物聯網和大數據哪個專業好?
作為一個IT從業者,一個教育工作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物聯網和大數據都是發展空間比較大的專業。在工業互聯網和5G通信的帶動下,物聯網和大數據領域也會釋放大量的人才需求,所以目前選擇這兩個專業也會有更廣闊的就業前景。
物聯網和大數據沒有區別。學習物聯網或大數據,需要從自身能力、知識結構、興趣愛好等方面進行選擇。從知識架構來看,物聯網和大數據是典型的交叉學科。物聯網的知識體系涉及設備、網絡、物聯網平臺、數據分析、應用和安全六個部分,而大數據涉及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分析和數據應用。
物聯網專業雖然不是新專業,但是物聯網專業的知識結構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物聯網專業作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應用場景,逐漸增加了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相關知識的講解。從總的發展趨勢來看,物聯網和人工智能之間還有很多結合點,所以選擇物聯網專業的同學,要想獲得更強的工作競爭力,就要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的學習。
與物聯網專業相比,大數據專業通常更注重數學和統計學的學習,畢業生的工作崗位大多集中在大數據開發、大數據分析和大數據運維領域,因此大數據專業更注重"軟件開發與應用,而物聯網專業更注重軟硬件的結合。
其實在消費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時代,物聯網專業的就業優勢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但是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物聯網專業的就業前景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本人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在讀計算機專業研究生。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我會陸續寫一些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我相信我一定會有所收獲。
如果你有關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或者考研的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物聯網是哪些元素組成的?
國內物聯網發展處于世界前列,但國內物聯網實際上是在移動互聯網上增加了NBIot,即單獨建設一個窄帶傳輸網絡,同時配備物聯網模塊。這種網絡非常適合傳輸物體的數據,即配合傳感器和物聯網模塊,不與GPRS或GSM等傳統通信網絡重疊,傳輸帶寬具有排他性。目前建設還不成熟,發展起來的物聯網還在2G/3G/4G/NBIOT網絡上。
所以物聯網還是相當于原來的移動互聯網,只是會有一個配套的窄帶傳輸網絡和相應的包括核心在內的傳輸模塊。芯片組,物聯網的基礎運營由運營商提供。組網拓撲差不多,包括前端數據采集與交互,物聯網傳輸交互,云應用與存儲服務,后端PC或移動應用。因為載體平臺,整體傳輸穩定可靠,有利于物聯網的推廣和發展。
物聯網的定義:英文縮寫為IoT,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儀等信息感知設備,將任何事物按照約定的協議通過物聯網的域名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從而實現智能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網絡概念。
物聯網的架構可以分為三層: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
傳感層由各種傳感器組成,包括溫濕度傳感器、二維碼標簽、RFID標簽、閱讀器、攝像頭、紅外、GPS等傳感終端。感知層是物聯網識別物體、收集信息的源頭。
網絡層由各種網絡組成,包括互聯網、廣播電視網、網絡管理系統和云計算平臺等。它是整個物聯網的樞紐,負責傳輸和處理感知層獲得的信息。
應用層是物聯網與用戶的接口,結合行業需求,實現物聯網的智能化應用。